去中國化唔化

07-10-04
去中國化唔化

遊台灣,我時常用也在玩一個小遊戲,統獨標籤遊戲。 目下所見,一段文字,一句說話,一個構圖,都悄悄的在我心中品味細嘗。

台灣的獨立運動,據傳其中一個方向是「去中國化」。 但台灣文化歷史師承中國大陸,有多少部份真的可以做到「去中國化」?

台灣的「去中國化」最重要打擊 icon 是蔣介石。 廣佈台灣各地的蔣光頭銅像則首先遭殃。 故宮博物院門前的笑盈盈蔣介石立像,噢! 在擴建工程下,消失了。


消失的蔣光頭

但台灣有些地方其實是中國化得不得了,舉例一,環顧全世界,保存中國文學傳統、文章用字、結構文法等最好的地方,就是在中華民國在台灣。
試看一則今天由台灣總統府發出的官方文稿:

褒揚令-梁肅戎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明令褒揚總統府前資政、立法院院長梁肅戎,褒揚令全文為:
  
總統府前資政、立法院院長梁肅戎,性行耿介,才識閎通,早歲卒業長春法政大學。曾參與抗日民族運動,履危蹈險,堅貞不屈,凜凜勁節,群流共仰。民國三十七年膺選第一屆立法院立法委員,復獲選立法院副院長、院長;出任立法委員凡四十餘載,致力保障人權,維護言論自由,推動政治改革,促進民主法治,宣勤議席,建立法制,調和鼎鼐,卓著功績。民國八十一年奉聘總統府資政,襄贊樞機,勳猷益懋。綜其生平,公忠體國,盡瘁國事,碩望景行,允垂世範。茲聞溘逝,軫悼良殷,應予明令褒揚,以示政府崇念耆賢之至意。


先不要說理解整篇文章在說什麼,單要正確讀出那些四字成語也夠考人了。 這些文體接近八古駢文的中文,真是瀕臨絕種了。

台灣人也喜歡拜廟,台灣的廟更是「生廟」,是有生命力的,不像大陸和香港的廟宇,只是骨董。 何解? 在台灣每一區也可以找到一所有代表性的廟宇,內裡都是香火鼎盛 ,兼很有政治觸覺。

就在淡水街角的天后廟中,便有奇景:




踏入廟中,天井抬頭,正中央高高懸著一塊牌匾,在它左右各有一排兩塊牌匾對面而立。 看清楚一點,正中央寫著「慈雲濟度」的題字竟是陳水扁,在它右旁第一塊是呂秀蓮的字,再旁邊是李登輝! 對著它倆左邊兩塊便是由連戰和宋楚瑜所書。 如此巧妙的配對,政治味道不言而喻。 相反台獨份子口中,國民黨時代外來政權的大小蔣總統,他倆都是忠誠的基督徒,才不會做這種在廟宇中題字搶位置的東西,本土化後的台灣政客原來更具 chinese tradition。 奇怪。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