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stly Martha 》美味關係

01- 11-04
《Mostly Martha》 美味關係

《Mostly Martha 美味關係》

東施效顰,收哥寫電影,我又寫。 我寫「食物電影」,先來是《Mostly Martha 美味關係》。

Made in Germany,小品愛情電影。 女主角 Martha 是一位小城餐廳裡的總廚,廚藝出眾,但脾氣暴躁,偶遇食客投訴就會失控,不是怒氣沖沖的走出廚房與客人「火拼」,就是獨個兒躲進大雪櫃裡冷靜冷靜。 工餘需看心理醫生,老闆付款,與醫生只談食經。 小姑獨處,生活是休息工作再工作,直到她與他的出現,平淡生活才起波瀾。

「她」是 Martha 姊姊的八歲女兒, Lina。 Martha 的姊姊在一宗車禍中逝世,Lina 在德國舉目無親,只有搬在和她一起住。 誰不知這一大一少相處得勢成水火。 Martha 被稱為全城第二好的廚師, Lina 住在她家,卻弄出厭食來,後來更離家出走,想獨自乘車到義大利尋找生父。

「他」是 Martha 工作餐廳中新請回來的廚師,義大利人 Mario。 一「廚」不能藏二「廚」(弄清楚發音),原來她的廚房是百分百嚴肅安靜,Mario 一來,先是放音樂,再加上他的義大利式舞首弄姿,和其他人的嘻嘻哈哈,就看得 Martha 不是味兒。

故事發展很簡單,就是說透過食物如何將三人拉近,怨家變情人,再變一家人。 有點「老土」吧? 或許是。 但吸引人的地方是拍攝食物的手法。

食物本無聲,極其量只有些炒瓜切菜、煎炒煮炸的聲音,沒什麼好聽;電影本無味,最多只有close up 食物,捕捉一嬝由熱騰騰食物發出的搖曳輕煙,觀眾看了,就只可嗅著戲院內的冷氣自己想著它有幾分香。

但在電影中,這兩種手法也不多用,後者更是少。 表達食物又幾香幾好味的責任就落在男主角 Mario 身上。 在他未出現前,只有聽 Martha 對心理醫生在說(是德文,不如說是看字幕),這東西加那東西有多香多好吃,看著也沒什麼同感。 但 Mario 出現後情況就不同了,電影對食物的描寫頓時生龍活虎起來,原因是他的義大利式表情,表情豐富,說話起來,身體語言多多,為食物的描寫添了不少能量。 配上「一雙憂鬱的眼神,下巴噓唏的鬚根」,兩張嘴皮,要和女主角爭辯時可以絮絮不休,談情時又可以情深款款,他的出現就像捉了一個地中海浪漫情種進了廚房,令電影得以往後發展。

另一幕調情戲也是出色。 話說一夜, Mario 失驚無神的捧了一窩濃湯到 Martha 的家談心。 Mario 蒙了 Martha 雙眼,要她猜猜窩中的湯究竟是什麼東西。 Mario 拿著一只銀匙,舀了一少匙的湯,先放在 Martha 鼻尖,讓她憑著香味去猜,跟著輕輕的把銀匙送到她的嘴邊,讓她細細的嘗。 這一組鏡頭拍得 Martha 很嫵媚、婉順、細緻、動心,構圖很美,和先前木納的她成了強烈對比。 甚至有些梅艷芳名曲《將冰山劈開》的感覺。

當然最後送到 Martha 唇邊的只會是 Mario 的熱情火吻,往後的浪漫旖旎,看官要自行想像,因為電影是一級片,絕對適合一家齊看。 點到即至的情感描寫,使人帶著甜絲絲的心情看下去,有了這設計更要為它加分。

Comments

DoA said…
此片最後有沒有在戲院上過呢?我是在藝術中心看的。很不錯的電影,故事簡單,但拍廚房拍得很有動感。
rm501 said…
這個嘛.... 我也不知道,我只是最近看vcd 的~
PK_ said…
小弟就係掛住睇d廚房, 煮野, 同佢地對食物既態度同言語描述 (特別係男女主角兩種approaches下既對比), 好爽!
Stannum said…
501兄﹕
會寫《飲食男女》和《濃情朱古力》嗎?
rm501 said…
Stannum,我已"乾塘"了。 你說的兩齣電影,我是沒看過呢~~
若要繼續寫,反而想寫許氏兄弟的"雞同鴨講",不過就是買vcd 先看一回refresh 一下 memory 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