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與密封三文治

13-12-04
垃圾與密封三文治

續昨天

先要說說香港現在的固體廢物處理方法。 香港每日產生固體廢物可分成三大類,家居廢物、工商業廢物和建築廢物 (另有醫療、化學、農業廢物等,因數量較少,更各自有不同處理方法,在此不作討論) 。 按昨年(2003)的統計,香港每天生產大約17,760 公噸垃圾,家居廢物佔 42%,工商業廢物佔 11% 和建築廢物佔 38%,這些垃圾的最終目的地只有一個,堆填區。

可以想像,每天要運送數量龐大的垃圾,單靠垃圾車由市區來回堆填區是絕不可能的,所以香港有一個獨特的運輸系統來運送垃圾往三個堆填區。 家居與工商業廢,在每楝大樓、每區的垃圾站收集後,先會用垃圾車送到一個叫「垃圾轉運站」的地方,綜合起來,再經壓縮,貨櫃包裝,才用大躉船送到堆填區。 至於建築廢物,就要自己用垃圾車送去了。

垃圾到了堆填區也不是掘個洞填進去這樣簡單,先要在把一山谷填平,先放一層厚厚的膠網,防止倒下來的垃圾與垃圾汁(leachate)污染水源,往上每堆好一個面積的垃圾也要用沙土蓋好,否則烏蠅、臭味又會是污染環境。 最後最後還要在上面壓平,再蓋上另一層厚膠網,所以垃圾在堆填區其實是像一份被密封的三文治。

就用「密封三文治」來去想,試想像一份放在密實袋的三文治,你不理、不雪,又在上邊不時擠壓它,三數天後它變得成如何? 肯定又會生垃圾汁(leachate)、發霉啦! 所謂的發霉其實是厭氧運動(Anaerobic Respiration),一言記之,就是一埋東西在變臭,兼有氣體沼氣產生(methane),弄得密實袋鼓鼓脹。 在堆填區的垃圾就是不停的在攪這些化學反應。 所以堆填區內要有一座污水處理廠,不停的收集處理這些 leachate,也要在垃圾層上打出一個個的氣井(gas well)來洩氣。 但不要估計這些化學反應可一年兩載就可完成,每一個堆填區在填滿後最少要有三十年,這些鬼東西鬼反應才會穩定下來,但仍然需繼續作環保監控(control and monitoring)。 所以君不見在葵涌的棄置的堆填區,雖在上邊已蓋了一座公園多年,還是封閉處理不作對外開放? 因為有潛在危險也。 另另,有一說在填海是用垃圾、堆填區上可蓋樓,全是大家的「善良意願」,實天方夜譚矣。

現在堆填區的最大問題是有三,一是它太方便了,什麼倒進來也可以堆,上面說了來堆填區的三大垃圾有家居、工商業和建築廢物,三類東西其實性質不同,舉例說,家居垃圾多是會腐爛的東西(如冷飯菜汁等),工商業垃圾多是紙張、塑膠、木頭、包裝廢物等,建築垃圾多是石屎、沙石、爛銅爛鐵等,三種東西混在一起,在垃圾發霉發臭過程中只會減慢反應,構成更多問題,如沉土地陷等等。 二,也因為它太方便,很多潛在可在垃圾中回收資源的機會都沒抹煞了。 舉例,如全面使用焚化爐時,很多不能放進爐中的東西,如爛銅爛鐵、玻璃、建築廢物等等,也會基於「技術限制」(technical limits) 而一定要作廢物分流。 三,建築物廢物量太多,它本身就已經是先天不適合堆填的。

試看下面一圖:



紅線是我們三個堆填區的總容量。 到了 2015年左右就會全被堆滿了,圖中所說的"Waste Reduction Plan" 只是說 reduce construction waste 一項矣就已經能多續堆填區壽命五年了。

從這裡可看出,為什麼在紅山半島的問題上,政府為何不停的強調「建築廢物」這名詞;為什麼政府要推行堆填區收費;為什麼要推行減少建築廢物的宣傳(如廣告,叫人不要把新屋送的裝修拆掉);為什麼要推行垃圾分類,黃鋁罐籃廢紙啡膠樽。 這些除了是環保的大趨勢外,也切合香港的實際需要。

最後最後,由香港的廢物問題出發去看,原來所謂的紅灣改建,其實也不是什麼好東西。

(皆大歡喜了~)

關於焚化技術的新發展請參考,98年的環保署年報,"為焚化爐平反? "(標題是我私定的)。 本文離題太遠了。

另,港燦兄與焚化爐的問題且待下回分解。 絕不敢打再"明天再續"~ : )

***
延伸閱讀:

香港的固體廢物處理系統

2004年的固體廢物統計

香港二噁英研究

Comments

Xavier said…
Thanks. You have posted a few article about recycle, and I have learn alot from it.
rm501 said…
多謝 X先生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