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2-05
點你 I
現在我們寫/看的現代中文(白話文)得以風行,去除那些「之乎者也」的古文(文言文),得力於民初(1920 間)的新文化運動,距今還不足一百年,但影響卻是翻天覆地,徹底改變中國人寫/看/讀的方法。
新文化運動時的中文現代化內容,除了是大力推展使用「我手寫我口」的白話文外,還有引入洋文中的「標點符號」加到中文書寫系統裡去。 當然,改變會引來守舊派的反彈,就以「標點符號」為例,當時就有人寫信至推展新文化運動最落力的重量級雜誌《新青年》投訴:
從結構上說,中文一字一義,不像拼音洋文要用分隔 (spacing) 來區別詞語,先天上我們寫的是不需分隔,寫時可以一氣呵成。 至於「標點」的作用,來示意文章的脈絡結構,如稍作停頓(,),完結(。)等;來示意文章的感情,如疑問(?),驚嘆(!)等.......
續
點你 I
現在我們寫/看的現代中文(白話文)得以風行,去除那些「之乎者也」的古文(文言文),得力於民初(1920 間)的新文化運動,距今還不足一百年,但影響卻是翻天覆地,徹底改變中國人寫/看/讀的方法。
新文化運動時的中文現代化內容,除了是大力推展使用「我手寫我口」的白話文外,還有引入洋文中的「標點符號」加到中文書寫系統裡去。 當然,改變會引來守舊派的反彈,就以「標點符號」為例,當時就有人寫信至推展新文化運動最落力的重量級雜誌《新青年》投訴:
用種種奇怪形狀之鉤挑以代圈點,貴報諸子工於媚外,惟強是從,常謂西洋文明勝於中國,中國宜亟起效法,此等鉤挑,想亦是效法西洋文明之一。 但就此等形式而論,其不逮中國圈點美觀,已是不待言,中國文字,字字句整,故可以每字之旁施以圈點;西洋文字,長短不齊,於是不得不於斷句之處誌以符號,於是符號之形式遂不能不多變,其在句中重要之處,祇可以二鉤記其上下,或亦用密點,乃誌於一句之後,拙劣如此,而貴報乃不惜舍己以從之,甚矣,其惑也。文中所說「種種奇怪形狀之鉤挑」,就是現在我們慣用「標點符號」了。 重讀上文投訴時,很容易只見其「荒謬」忽略其箇中「道理」。 因為我們忘記了「標點」初次引入時,對轉型期中的文人(識字人)帶來的文化震撼。
從結構上說,中文一字一義,不像拼音洋文要用分隔 (spacing) 來區別詞語,先天上我們寫的是不需分隔,寫時可以一氣呵成。 至於「標點」的作用,來示意文章的脈絡結構,如稍作停頓(,),完結(。)等;來示意文章的感情,如疑問(?),驚嘆(!)等.......
續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