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阿思本‧大騙案 I

電視節目《1405 鄭和下西洋》,主持人不斷就鄭和下西洋的目的提出很多有趣問題,但在紀錄片中不見解答,節目看起來像主持人自己有自己講古,紀錄片有紀錄片的按讀稿說教,兩者甚不協調,弄得節目有點支離破碎,趣味大減。

1405年鄭和下西洋象徵一個中國曾經稱霸海上的時代,中國在進身為殖民帝國的機會上輕輕擦過。 好唔抵可?

鄭和下西洋之後中國進入了一個鎖國內歛的時代,國家沒資源,也沒有志趣經營海上外交與貿易。 鄭和之後中國再沒有國家艦隊,一直到鴉片戰爭(1840)後,中國才重新發現海權的重要性,那時不是講稱霸的祟高願望,僅望拒敵於國門矣。 拒歐美帝國主義者,先要有用作防衛的國家艦隊。 中國對外戰爭屢戰屢敗,問題不在天朝體制,只是夷人倚仗船艦火炮,我們中國才吃大虧,其他一切還是中華第一,獨步天下。 人家有船艦火炮,我們沒有,如何可以「師夷長技以制夷」? 幸好,當年的中國人也不蠢,用極富現代化的思維來解決,「錢解決得到的問題,不是問題」,船自己做不了來,就買人家的現貨艦隊就可以。

Comments

xavier said…
噢,後來買回來的艦隊,那便是那北洋水師嗎? 看過前面幾集的走向共和,都是有關李鴻章和北洋水師的故事。 :-)
J.D said…
發現你討論歷史真的有問題。

中國之後沒有船艦是因為認為外出都看不到有比中國更富有更廣大的國家需要的去做競爭。

他們最多只到了阿拉伯海,當時的沿岸至印度都是中國當時的外交國。

所以探究的沿海邊緣至麻六甲都是土著所稱著。

而中國自傳統就已中原為主,並不已佔領他人擴展疆土為其國家經營主要目的。

從秦朝開始,對北匈奴就是能擊退也不滅亡,反而認為他們只要安分守己就好,對朝鮮之地與東瀛都認為是有國與國之間的交流與朝拜中國便可。
這就所謂的“番屬“國。

然後中國才認為不需要做對外佔領。因為國土已夠大,市民以富足。
而真正影響鴉片戰爭的原因是因為清朝的鎖國政策與國人對內不重視武器科技所致。

中國一直到民朝末年,在日本當時的戰國史上,仍然為當時各外國交流所畏懼請求的第一國。

當時中國有火炮船,鐵甲船,龍火船。在科技交流上一直因為外傳教會而保留其科技進步。

問題就在於國家決策之問題。

如果不希望別人說中國人蠢,就先在對內批評時,請引用一些較為詳細與根據的分析。

我也很討厭歷史上一些蠢事,但很多歷史問題不是那麼簡單的用個人見解就可以說通的。
rm501 said…
多謝賜教。

你可以認為我的文章內容淺陋,不過我先前也強調了很多次,我的所謂歷史研究是著重發掘趣味與八卦問題。
不合你心意的,對不起了,你也可以選擇不讀不看。

見解歡迎各自表述,但語調不用這樣吧! 都是客氣點好。
AA said…
但我認為,如果中國真係唔應為有艦隊能媲美她,但清被攻打時,她的艦去了那裏? 海上守得好,被入侵的機會隨其減低。
她的艦真的那麼打炮,還要學夷人甚麼?
AA said…
但我認為,如果中國真係唔應為有艦隊能媲美她,但清被攻打時,她的艦去了那裏? 海上守得好,被入侵的機會隨其減低。
她的艦真的那麼打炮,還要學夷人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