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庸祖師娘娘的風雅

在張愛玲的《張看》中有一篇「論寫作」,讀要來頗有夫子自道的味道。 在文章的未段,她說:
寫這篇東西的動機本是發牢騷,中間還是兢兢業業的說了些玩話。 一班文人何以甘心情願守在「文字獄」裡面呢? 我想歸根究底還是因為文字的韻味。 譬如說,我們家裡有一隻舊式的朱漆皮箱,在箱蓋裡面我發現這樣的幾行文字,印成方塊形:

「高州鍾同濟 鋪在粵東省城城隍廟左便舊倉巷開張自造家用皮箱衣包帽盒發客貴客光顧請認招牌為記主固不誤光緒 十五年」

我立在凳子上,手撑著箱子蓋看了兩遍,因為喜歡的緣故,把它抄了下來。......

在2006年3月的《文物天地》中有一篇介紹出土漆器的文章 (p.70)「多姿多彩的漢代髹漆工藝」,其中說:
漢代私人漆器作坊有的規模很大。 如一件東漢明帝永平十二年(69年)制造的漆盤,銘文為:

「永平十二年蜀郡西工,夾紵行三丸,治千二百,盧氏作,宜子孫,牢。」

銘文上的標點,當然是作者後加。 他解說,銘文的內容是商業宣傳, 「夾紵行三丸」是指漆器制作過程嚴謹品質優良,「夾紵」是最好的胎質,「行三丸」即是經三次上色。 「牢」是指器身堅守。 「宜子孫」是一句吉祥頌詞。

讀完這段文字,閃在腦中便是祖師娘娘在「論寫作」說過的一番話。 文字間見韻味,於方寸覓得無窮樂趣。

最最令人感到拍案叫絕的是漆器上的一句「治千二百」,原來是解「是指一次生產的批量為1200件」。 「限量版」的概念原來在良久(千九二千)年前的中國已經出現。

有著如此體會,又怎能不興奮高興? 誠也妙哉! 為此一記。

Comments

sf said…
糟糕, 張愛玲引的那段文字, 我讀不通. 五樓先生能否賜教?

"...自造家用皮箱、包帽、盒發(?)。貴客光顧,請認招牌為主,固不誤(?)。光緒十五年"
rm501 said…
船山, 你讀不通是正常。 因為我打的原文打漏了幾隻字(天下間竟有作者如此~ 可惡)!!!!
鎖你鎖你~~~ 現已更正。
船山筆記 2 said…
高州鍾同濟(斷句練習)...

from RM501

「高州鍾同濟,鋪在粵東省城 城隍廟左便 舊倉巷,開張自造家用皮箱、衣包、帽盒發客。貴客光...
milk said…
老實講,就算你無打漏字,我都唔明呢段文字講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