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婚.論嫁

由我來寫這個話題,會不會太年輕?我這樣問自己。或許先講兩個故事吧


故事一:舊同學在一媒體裡面實習,她部門的一高層是個37,8歲的女人。雖然將近四十年華,但她卻依然保持著三十歲的顏容,而且頗有姿色。除此之外,她還精通各國語言,不僅學歷高,人工更加高。更難得的是,聽說她是個十分隨和人。這樣的女人,連我聽了都會動心,理應是早就被人追回家呵護著的吧。但事實卻不然,她還沒有結婚,甚至好長一段時間都是單身,連男朋友也沒有。同學說,每天看著她的生活只在家中跟公司遊走,真替她覺得孤單。她說,在她身上看到一種很深的孤獨感。同學說看著她,提醒著自己要在三十歲前就結婚。聽罷,我笑了。


一個美貌與智慧並重的女人,一個打破了「三十歲還未婚的女上司就是心理變態」說法的女人,到底是嫁不去還是不去嫁?


故事二:另外一個舊同學H是福建人,比我大兩三歲,性格很溫和,人也長得漂亮。當年因為考不上大學,於是比我早出來工作若年。有一天跟她一起飲茶,她無奈的跟我說,家中福建鄉下有人托人來問她有沒有男朋友,說有個印尼華僑要介紹給她之類的。我喝在口中的茶差點噴出來。因為她的年齡實在不足以需要急著結婚的地步。於是我問:「怎麼這個年代還有說媒這回事?而且你的年紀離結婚年齡也還遠著吧?」她嘆了口氣說因為福建人有這樣的傳統,如果有人到了一定的年齡還沒有著落的話,親戚朋友之間就會自動幫他們找對象介紹,而她父母又是那種很傳統的福建人,也很想她早點找個對象。當然,最後,舊同學H沒有接受傳統的安排介紹,而是選擇了一個正在追自己而自己卻不喜歡的男人。我問:「其實你根本就不喜歡他,為甚麼還要接受呢?」她告訴我她只想要有人陪而已,再加上父母親戚的壓力,所以就算自己不喜歡也選擇了接受。


天底下的愛情,婚姻,有多少其實只是「想要有個人陪而已」從而結合的呢?


記得讀預科上地理課的時候,講到一課關於人口統計的。當年的地理老師給過我們一組統計數字,那組數據顯示了大部分女性在28歲之前都是單身的,但是一到28-30這個位置,唰的一下大部分單身女性都紛紛變成已婚。當時我的地理老師笑稱為之「慌恐性拋售」,接著還說了句 「通常過左這個高峰位,條線會平穩返,因為過左30歲後,要結的都結左,剩低的通常都無咩變動的了」


最後,想起一位先生曾對我說過:“「嫁出去」就天下太平了嗎?以現今十對結婚四對離異的比例看,婚姻是否一個靠得住的目標?”



一隻魚


2006年8月21日凌晨

Comments

sf said…
「想要有個人陪」而結合也不一定就是壞事, 要看這個陪字是怎樣陪法. companionship到底在愛情/婚姻中佔多大的比重? 既然為了有個伴,可以養貓養魚也無妨, 那麼, 與一個淡淡然的人長時間作伴, 也未必就是作賤自己吧?
一隻魚 said…
船山先生:無論前者的單身或是後者的「找個人來陪」,這都是她們的選擇,所以想說的,並不是說好與不好,對與不對。
而是覺得,許多抱著這種心態而結合的人,是不是就能如你所說的可以做到「長時間作伴」?
反觀如今的離婚率,雖然說離婚的因素有很多,但是我想有不少就是從「找個人來陪」裡面跳出來的吧。
PK_ said…
> 故事一

真係有人會為工作放棄愛情生活, 小弟以為旁人無需要假設佢係一個唔理想既狀態, 投射如"她身上看到一種很深的孤獨感". 或者呢位女強人既精神生活相當豐富!

有趣既係, 真係有拖拍有伴侶, 就無孤獨感? 還是要經歷左, 先最後接受, 人, 點都係孤獨, 孤獨係中性既狀態, 問題係你用第d野去逃避淹沒呢份孤獨, 定係面對佢而安於呢份孤獨, 建立同享受個人孤獨既精神生活!

如果人越大, 都仲好須要人倍, 其實好有問題!

> 天底下的愛情,婚姻,有多少其實只是「想要有個人陪而已」從> 而結合的呢?

人人唔同, 好難一概而論.

只係覺得, 關係既相處係要相處出來, 唔係office做project, 有個目的, 或者好理性, 有個因果功效要達到; 否則, 咁既功利關係唔會健康得去邊.

當然, 有時個目的可能只係起初既原動力, 咁都ok, 不過一路都係咁就認真no good, 關係會脆弱之餘, 人本身亦會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