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功課關係需要找兩個經歷過五六十年代的人作口述歷史,環顧身邊,可以邀請得到的,第一時間我想起我工作地方的保安員,平時與他也算老友,找他幫忙應該不難。 如是者訪問便好完了,但卻沒有什麼時間來整理,以下是初稿第一版。
***
訪問日期: 04.2007
對象: 隊長(匿名)
甲: 「隊長,不如說說你的家庭,你的童年生活?」
隊長: 「我是生於 1944 年廣東惠東, 1945 年來港。 一家共四口,對上有一個哥哥。 我爸爸早於三四十年代已來港工作,我哥哥也是在香港出生,我在大陸出世原因是母親懷有我時正值「日本仔」佔領香港,一家人避難回到父親家鄉惠東,和平後才回港。 」
「我的童年回憶很模糊,那時我們住在鑽石山,印象只是通山跑呀跑的,也沒有什為幫助母親作活,直到開始讀書,懂事過後,記憶才鮮明起來。 我七歲 (1951年)開始讀書,學校是在大磡村的一間私校,老師是來自廣州,教我們的是《千字文》、《三字經》等書籍,我在那裡讀了兩年,學費是五圓一個月。」
甲: 「說起學費,不如說說當年你家庭的經濟環境? 你父母當年是做什麼的?」
隊長: 「那年代在鑽石山上是有幾個大牧場的,我記得的有「安利牛奶公司」、「原原牛奶公司」,我父親在其中一個牧場打工,母親則是在附近山邊割草然後賣給牧場作飼料。 那時割一百斤草才賣得一圓半,母親連同父親一個月大概有五十圓的收入。 原山上有建有員工宿舍,但只是分配給單身的員工,所以我們在鑽石山山腳便搭了一間木屋供一家居住。」
「我在大磡村私校大約讀了兩年,到十歲(1954年)轉到一間正式的小學讀書,那間小學是政府註冊的,名叫「培光小學」,我在那裡讀三年級,因為學費貴,要二十五圓一個月,所以讀了一個學期便走了,之後回到大磡村的另一間私校就讀,讀了兩年。 前前後後的我共讀了五年書,我的學生生涯便完結。」
甲: 「書讀完後就開始工作? 過程是怎樣?」
隊長: 「我讀完書時,大概是十三歲左右 (1957年),剛開始時是留在家中幫助母親打理家務、養豬、種菜,後來跟隨哥哥到深水涉的山寨工廠去學師,學習製牛仔衣褲。 美其名是學師,實則是讓工廠使用童工。 那時有的學師制度是很苛刻,如在我學師工廠旁的打鐵工廠,學師前先要有人(作擔)保,也要鋪(作擔)保,簽定合約工作三年只包伙食住宿,沒有薪金。 三年限期前若要離開,便要向工廠賠償伙食住宿的費用。 我在牛仔褲廠學了一年師,跟隨過兩位師父。 第一位師父是上海人,他與工廠老闆的乾兒子是好朋友,由於老闆膝下猶虛,所以對他的乾兒子很信任,接洽生意,聯絡洋行買辦等工作他都能參與。 透過這些經驗,他認識了一批洋行買辦 ,能直接從他們手上取得外國訂單,最後他由老闆的工廠請走一批師父,包括我的師父,自立門戶去,於是我便有另一位新師父了。 我的新師父就不好了,他是一個醉酒鬼,白天不見人,到晚上才會開工。 白天我要做工廠的庶務,晚上又要跟他做製衣,忙到每天十一二點才可睡覺,辛苦到不得了,後來才發現每天晚上要開夜班是因為新來的師父實在是功夫差勁,不懂開「嘜卡」(marker, 即製衣用紙樣),每天都要等人家用完「嘜卡」才輪到他用,怪不得要日夜顛倒了。 最後因學不到東西,工作又辛苦,我還是回到鑽石山幫助母親。」
「到了1959年,我十六歲,政府要開發慈雲山,連同鑽石山一併收地,我們住的木屋被收回,被派往黃大仙下村二十六座居住。 父親因牧場搬遷,到了製衣廠作雜工,母親則在地盤作水泥雜工,而我自己便在新蒲崗一帶的山寨製衣工廠作車衣工。」
續
***
訪問日期: 04.2007
對象: 隊長(匿名)
甲: 「隊長,不如說說你的家庭,你的童年生活?」
隊長: 「我是生於 1944 年廣東惠東, 1945 年來港。 一家共四口,對上有一個哥哥。 我爸爸早於三四十年代已來港工作,我哥哥也是在香港出生,我在大陸出世原因是母親懷有我時正值「日本仔」佔領香港,一家人避難回到父親家鄉惠東,和平後才回港。 」
「我的童年回憶很模糊,那時我們住在鑽石山,印象只是通山跑呀跑的,也沒有什為幫助母親作活,直到開始讀書,懂事過後,記憶才鮮明起來。 我七歲 (1951年)開始讀書,學校是在大磡村的一間私校,老師是來自廣州,教我們的是《千字文》、《三字經》等書籍,我在那裡讀了兩年,學費是五圓一個月。」
甲: 「說起學費,不如說說當年你家庭的經濟環境? 你父母當年是做什麼的?」
隊長: 「那年代在鑽石山上是有幾個大牧場的,我記得的有「安利牛奶公司」、「原原牛奶公司」,我父親在其中一個牧場打工,母親則是在附近山邊割草然後賣給牧場作飼料。 那時割一百斤草才賣得一圓半,母親連同父親一個月大概有五十圓的收入。 原山上有建有員工宿舍,但只是分配給單身的員工,所以我們在鑽石山山腳便搭了一間木屋供一家居住。」
「我在大磡村私校大約讀了兩年,到十歲(1954年)轉到一間正式的小學讀書,那間小學是政府註冊的,名叫「培光小學」,我在那裡讀三年級,因為學費貴,要二十五圓一個月,所以讀了一個學期便走了,之後回到大磡村的另一間私校就讀,讀了兩年。 前前後後的我共讀了五年書,我的學生生涯便完結。」
甲: 「書讀完後就開始工作? 過程是怎樣?」
隊長: 「我讀完書時,大概是十三歲左右 (1957年),剛開始時是留在家中幫助母親打理家務、養豬、種菜,後來跟隨哥哥到深水涉的山寨工廠去學師,學習製牛仔衣褲。 美其名是學師,實則是讓工廠使用童工。 那時有的學師制度是很苛刻,如在我學師工廠旁的打鐵工廠,學師前先要有人(作擔)保,也要鋪(作擔)保,簽定合約工作三年只包伙食住宿,沒有薪金。 三年限期前若要離開,便要向工廠賠償伙食住宿的費用。 我在牛仔褲廠學了一年師,跟隨過兩位師父。 第一位師父是上海人,他與工廠老闆的乾兒子是好朋友,由於老闆膝下猶虛,所以對他的乾兒子很信任,接洽生意,聯絡洋行買辦等工作他都能參與。 透過這些經驗,他認識了一批洋行買辦 ,能直接從他們手上取得外國訂單,最後他由老闆的工廠請走一批師父,包括我的師父,自立門戶去,於是我便有另一位新師父了。 我的新師父就不好了,他是一個醉酒鬼,白天不見人,到晚上才會開工。 白天我要做工廠的庶務,晚上又要跟他做製衣,忙到每天十一二點才可睡覺,辛苦到不得了,後來才發現每天晚上要開夜班是因為新來的師父實在是功夫差勁,不懂開「嘜卡」(marker, 即製衣用紙樣),每天都要等人家用完「嘜卡」才輪到他用,怪不得要日夜顛倒了。 最後因學不到東西,工作又辛苦,我還是回到鑽石山幫助母親。」
「到了1959年,我十六歲,政府要開發慈雲山,連同鑽石山一併收地,我們住的木屋被收回,被派往黃大仙下村二十六座居住。 父親因牧場搬遷,到了製衣廠作雜工,母親則在地盤作水泥雜工,而我自己便在新蒲崗一帶的山寨製衣工廠作車衣工。」
續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