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祝的事故

說起梁山伯與祝英臺,我會想起良久前徐克導演的電影《梁祝》,當然還有楊采妮。

梁祝的故事據說是發生在東晉(公元317-420年),浙江寧波一帶。 說是「據說」,因為我們已知的直接史料中,包括當時的官方文獻、文人詩文中都沒有發現相關記載。 直到宋朝開始才陸續出現一些間接的記載,例如在張津的《乾道四明經》中:

《十道四蕃志》云:義婦祝英臺與梁山伯同塚,即其事也。


張津看過這本《十道四蕃志》後把其中一段寫他的《乾道四明經》中,雖然《十道四蕃志》是唐代的書,但書至今已是失傳,通過張的轉述「梁祝」事跡才給我們讀到。 張的書是現存我們可以讀到的最早紀錄。

到了清代,在翟灝的《通俗編》中引出成書年代與《十道四蕃志》相近的另一資料,是晚唐張讀的《宣室志》:

《宣室志》云:英台,上虞祝氏女,偽為男裝遊學,與會稽梁山伯者同肄業。山伯,字處仁。祝先歸。二年,山伯訪之,方知其為女子,悵然如有所失。 告其父母求聘,而祝已字馬氏子矣。山伯後為鄞令,病死,葬鄮城西。 祝適馬氏,舟過墓所,風濤不能進。問知山伯墓,祝登號慟,地忽自裂陷,祝氏遂並埋焉。 晉丞相謝安奏表其墓曰義婦塚。


以上兩則引文便時「梁祝」故事的原始資料。 稱這二文為間接史料,因《十道四蕃志》與《宣室志》至今已是失傳,只有書目曾被記錄在官方的典籍,方為我們所知。

隨時代的推演,有關梁祝故事的記載數量漸多,描述也越來越細緻。 官方修編的地方志,亦開始收錄時人所寫有關梁祝故事的「典故」。

故事性較完整,情節為我們熟悉的,可以在清未所著的《宜興荊溪新志》中記載邵金彪的《祝英臺小傳》:

祝英臺小字九娘,上虞富家女,生無兄弟,才貌雙絕。父母欲為擇偶,英臺曰:兒當出外游學,得賢士事之耳。因易男裝,改稱九官,遇會稽梁山伯,遂偕至義興善權山之碧鮮巖,築庵讀書,同居同宿三年,而梁不知為女子。臨別梁,約曰:某月日可相訪,將告父母,以妹妻君。實則以身許之也。梁自以家貧,羞澀畏行,遂至愆期。父母以英臺字馬氏。後梁為鄞令,過祝家,詢九官,家僮曰:吾家但有九娘,無九官也。梁驚悟,以同學之誼乞一見。英臺羅扇遮面出,一揖而已。梁悔念成疾卒,遺言葬清道山下。明年,英臺將歸馬氏,命舟子迂道過其處,至則風濤大作,舟遂停泊。英臺乃造梁墓前,失聲慟哭,地忽開裂,墮入塋中,繡裙綺襦,化蝶飛去。丞相謝安聞其事於朝,封為義婦。此東晉永和時事也。齊和帝時,梁復顯靈異,助戰有功,有司為立廟於鄞,合祀梁、祝。其讀書宅稱碧鮮庵,齊建元間改為善權寺。今寺後有石刻,大書「祝英臺讀書處」。寺前里許村名祝陵。山中杜鵑花發時,輒有大蜨雙飛不散,俗傳是兩人之精魂。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