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深理論土法煉成

看了電鋸的發文,挑動了我想跟風「懷舊」的心,特意翻閱往昔在實驗室工作時的相片簿,找來幾張頗有玩味,於我而言亦具感觸的來說幾句。

Reverberation Time Measurement

相片是在03年一個深夜於巴士站拍的。 左方站的正是小弟,手中所持的是汽球一個,中央的是一支咪(收音器),伴它於地上的也是一個汽球。 在深宵四野無旁人時,有咪、有汽球、有小弟,攪甚麼東東乎? 一人爬地(party)乎? 非也非也,蓋當時正進行一個科學測量,測度巴士站的「回音時間」(reverberation time),實當年敝公司一項收費服務是也。

甚麼是 reverberation time ?其數理內容,看官可以自行 click link 去看。 簡單來說在一個密閉的環境中,假設它是空盪盪的,其空間越大,它的回音時間就會越長。 即是如果你在這房裡大喊一聲「喂~」,這個「喂~」聲就會在房中彈來彈去,良久不散,真正繞梁三日。 有這樣的房間,對於在裡面活動的人在聽覺上是不會舒適的,所以在室內設計時是需要考慮它的回音時間,例如在房中加入合適的物料來吸收聲音。 日常例子有在地底地鐵站月台的天花板,黑色像發霉像積塵的,其實都是那些吸音物料。

說遠了,總之要測度回音時間,最簡單的方法便是吹汽球,然後刺破它,用噪音錶(sound level meter) 來量度出聲音消減需要的時間,再計算回音時間出來。

那時我在現場的主要工作就是吹波與及刺波。 簡單乎? 看似。 但要你在一個晚上連續吹六七十個汽球就是不簡單了。 到了現在我仍不忘吹波吹到肺部感到灼熱的感覺,很爆肺 feel。 在公眾地方「平白無事」吹波波,感覺亦是怪怪的,挺惹笑。

至於吹波的地方,除了巴士站,還有音樂廳、會議室、課室、辦公室、泳池(!)、體育館、酒店等等,很多很多。 不過最難忘一次是在銀行,雖然已是過了關門時間,但是仍有出納員在數銀紙加班埋數,而我有我在外邊吹波度數。 第一次刺波時,「啪」聲一出,出納員隨之大叫一聲,事後她說,還以為有人開鎗打劫,方有此驚叫云云。

不過在吹波的日子裡,我也見證了一點小事,就是小時候吹開的小丑波波(有紅橙藍黃綠四色,上面都是印著一個黑色的小丑面,小丑面有時是印得歪斜,有時是印得只有半邊臉)慢慢在文具店或士多中消失,最終是再也買不到了。

Comments

Darkman said…
>上面都是印著一個黑色的小丑面,小丑面有時是印得歪斜

好似成十幾廿年無見過小丑波波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