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人生多歧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有時看再培訓局的宣傳,好像其學員畢業出來,不是當保安員就是家務助理,課程都是以幫助工人轉職到服務業為主;一個中學畢業生在中小企裡當基層文職,月入七八千月,三四十歲薪酬仍是徘徊幾千到一萬。 有時我想這些人怎不考慮向建造業發展? 可能你會看到建造業開工不足,缺乏職業保障,又時常聽到有汗出冇糧出。 但同一時間,有沒有想到現職建築工人年齡老化,又欠缺技能資格,面對日漸嚴緊的市場要求,「阿豬阿狗,手腳健全」的都可當地盤工人的日子總會過去。 有技能資格的工人,怎不會是有價有市?

有時工人的資歷是夠,卻沒法考得技能資格,其中一個原因是他們缺乏基本的文化水平,叫他們填馬飛波飛可以,但要他們讀些書、填些字、選選ABC 就是不懂。 但上面所提的兩類人士就應沒這問題了。

現在的建造業好像向兩個極端吸入新人,一是學歷高的當管理,二是學歷沒有的超級新移民或南亞移民第二代。 當然還有經「正途」由經建造業訓練局訓練入行的年輕人,但其課程所涵括的就只有某幾種工種,畢業生的數量與工種提供都是不足解決整個行業老化的問題。 再者有基本文化水平的熟練工人 (skilled worker) 對提升行業的質安環水平及工人的社會地位有莫大幫助。

當然,現今社會選擇多多,有華衣美服在前,(幻想中的)發達機會處處,怎教人可俯首甘作地盤佬去出賣勞力?

不過職業的選擇有時除了是出自自身的興趣外,社會的變遷、入行的機遇與生活的壓力都會有影響。 地盤裡一種叫「大力佬」或「叻架佬」的工種便是例子了。

先由工種名字說起,「叻架」是音譯,英文是 rigger,泛指是用起重工具吊運大型貨件的工作,正式名字叫「吊索工」。 吊索工在工地裡常見於鐵模、預製件的安裝與大型機械的組合工作,如天秤的安裝與拆卸。

precast element installation
網上圖片: 更多的預製件安裝
一塊塊的建築物預製件,正在施工層安裝。

facade element
吊索工的工作是把這些龐然大物用鏈索勾好,然後指揮起重機將之吊走。

吊索工使我的感興趣是,他們大多是「水佬」出身。 「水佬」即蜑家人是也。 由船上走到陸地的最高處 (施工層再加上天秤頂,怎不是最高處?),問他們的入行經過,離不開幾個原因:1)跟親戚入行,2)吊索工時常需要爬高爬低,而從前他們在船上的狹窄生活環境,加上顛簸不平的海面,就經已訓練到他們自少不怕高不怕爬,3)捕魚、船桅等操作使他們熟悉繩索、繩結與鏈索等的操作。

綜合這些前因,水上人家轉型作「叻架佬」像是一拍即合。

再想想 (這個是我假設的),這個「水上叻架佬」的階層出現,或許也和七八十年代政府漁民戶籍登記政策有關,加上這段時期建造業引入鐵模、預製件等技術,於是上岸漁民便可另尋新天了。

像「叻架佬」的專業工種,月入可有一萬多到二萬圓多。 泥水師父 (skilled worker) 打工的也可以有六七百一天。 這些的一技之長,雖使你不富,但養妻活兒還是可以。 看官意下何如?

***


專業與自信,地盤工友本應如此。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