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ng Fu Panda (功夫熊貓)

Ku Fung Panada

有時我會想起小時候和父母進戲院的情境,很多時都是為了看成龍。 不管現在我們如何看他,成龍在往昔的港產片中確實帶給我們很多刺激與歡樂,功勞是不能磨滅的。

為什麼會想起他? 蓋因昨天看了《功夫熊貓》。 一隻笨徒弟(熊貓),誤打誤撞成了武林秘笈的傳人,被師父(狸貓)逐了出師門的大師兄(豹)忽然要回來尋仇,可憐既熊貓如何係極速下練成武功兼負起門派生死存亡既問題呢? 這就是《功夫熊貓》了。 狸貓師父與熊貓徒弟就是三十年前《蛇形刁手》、《醉拳》時期的袁小田與成龍。 要是你看過這些作品,《功夫熊貓》耍的、使你笑的 kung fu 就是那些東西,都是似曾相識。 你甚至可以想像《功夫熊貓》就是將三十年前成龍做過的變成卡通。 從這角度看,這片其實都幾悶。 在戲院看到會笑的,其實是沒看過成龍? 忘記了看過的成龍? 還是笑荷理活的老樣翻新? (這個有點悲哀啦)

功夫片由土產到出口到再進口,香港到荷里活再到香港,我在想這條「鏈」試過倒轉行甚? 用西方文化原素作設定的電影,就如林子祥的《一咬OK》,香港拍西洋彊屍有很多,但經本土包裝後再賣回西方的就好像沒有吧!

荷里活近十多年來在昔日港產片中淘寶,唯獨有一類港技(對應國技)未觸及或許就是殭屍片吧! 喂! 說起咱們的港產殭屍片,真是三天三夜說不完。 彊屍片涉及風水、術數、陰陽、歷史、風俗,既有高度的儀式性 (如開壇作法、紅線繞棺材、狗血辟邪等等)又有超乎想像的靈活度(如殭屍有男有女也有孩子,中間可加入殭屍的家庭線、愛情線、恩怨線等等)。 要是開麥拉,一定可看得眾洋人目定口呆也。 不用多說,就舉 Ben Stiller 的 《Night at the Museum》為例,中間加兩條清屍 (清朝殭屍)在館內跳下跳下總比拍鑽木取火的原始人精彩得多吧!

***
評分時間,十隻熊貓為滿分:

故事:6 隻熊貓 (平淡,故事甚至有些封建餘毒)
節奏:7 隻熊貓
角色:6 隻熊貓
音樂:6 隻熊貓
佈景/風景:6 隻熊貓
海報:7 隻熊貓

整體:6 隻熊貓

***
說起來在戲院我也只是看過一次彊屍片,亦是一次意外。 話說當年我成功扭動(扭計動員)爸爸帶我去看卡通片《超時空要塞》,看到三份一時,我倆悶得要去洗手間,回來時卻走錯影院,結果便看了《殭屍先生》。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