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朝在公司

明太祖

記得讀黃仁宇的書談到明朝政府,各部門間聯繫鬆散,分工不明,導致政府中每部門,區域上每軍團,中央好,地方好,主持人都要為自己的組織張羅衣食,仗靠自己的關係與勢力,在政府部門裡或地方政府間爭取資財,各有自己的補給蜘蛛網。 用圖表示補給線,則重疊的有之,迂迴曲折的有之,一點養多方的有之,頗有亂點鴛鴦譜的味道。 這情況到大陸時代的民國政府仍然有之,誠黃大師所言,皆是未能數字管理及現代化中央政府未育成之例證也。

忽爾為什麼想到大明皇朝? 蓋在新公司工作過半年,它的組織及運作似乎也像大明模式。 簡單來說,公司下有三大部,銷售部、行動部及服務部,名義上三大部門應要分工,但在部門要各自交數,為增取最大回報,同一部門下三者職能往往同時出現,兼各有專屬行政、會計人員協助。 同一合約,三個部共同爭逐,時有所聞。 仿佛部門是諸侯,老板是共主。

當然,身為甚麼甚麼跨國企業,總有她有別封建皇朝之處,最突出一點就是成功緊握全公司的財政,鐵桶江山,滴水不漏。 現金流、銷售額、存貨量必須定時上報,並努力緊縮開支,借環保之名,借金融海嘯之聲,營造一種「公司好窮,要共渡時艱」的氛圍。 如幾百塊錢的開支,老闆共主亦不能一人決定,必須要事前三司會審,報價並陳,方有定奪。 雖然,各高層的時間心力「行政成本」常常都比僅值幾百圓的貨件來得高,但因強政厲治,此舉依然樂此不疲。

公司一則稱年年雙位數增長,季季近億盈餘,但卻同時喊窮,益說明二事: 一)企業都有精神分裂,二)毛主席之言,美帝國主義資本壟斷集團是我們的敵人(今年凍薪),果卓見也。

Comments

收買佬 said…
間間公司都係0甘0架啦﹐水清無魚﹐真係整潔分明﹐像純種動物般的公司﹐唔會太長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