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時和工友甲乙丙閒聊,他們大都有個錯誤的理解,香港會用垃圾來填海。 若垃圾能填海,香港政府早可奪諾貝爾獎矣。 從前說的「移山填海」都是把山移平,得來之沙沙石石便用來填海造地。 填海用料,要求是結構堅固加狀態穩定,開山劈石得回來的合用,拆樓起樓餘下的廢石屎 (混凝土) 又何妨? 況且後者得來較易,用作填海又可收減少堆填區之負擔,二樂也,這也是香港垃圾分類中最重要的一環。
垃圾歸堆填區,泥沙石混凝土歸填料庫。 就以將軍澳做例,一地設兩區成 Google Map 中的「地標」。
[caption id="attachment_924" align="alignnone" width="497" caption="將軍澳一角"][/caption]
在將軍澳環保大道的盡處,上方箭頭是堆填區 (SENT),下方箭頭是填料庫 (Public Fill)。 尤以下方的填料庫面積浩大,可以與對岸住滿人的小西灣比美,近年更有庫滿之患。 為何填料聚而不散? 原因很簡單,香港找地方難,找地方去填海更難,從前(90年代) 的大型填海規劃:如青洲填海、啟德填海、維多利亞港填海等都給叫停,多入少出便有此成果。 為尋出路,早前政府便提出考慮將填料(貼錢)轉運至廣東台山,名符其實為建祖國倒錢落海。
日前閱報得悉鄰埠馬交將大規模填海,這會否是我城填料之出路? 套用一陳皮語作收尾,實拭目以待也!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