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資產階級之消亡


柴灣環翠商場外貌 (來源: 領匯)

良久前有一篇post 說到柴灣的環翠街市將會被領匯收回再有發展,有網友很有心,留言相告街市現況。

環翠街市的變遷,其實我是十分了解。 原因是我家外婆開的舖正是留守最後的商戶之一,在最後清場的日子,小弟也在場幫忙執貨,無端端做了一個時代小見證。

環翠街市收回來,給重新裝修。 原址一大遍鋪位都給打通,租予一飲食集團作酒樓、茶餐廳、麵包店之用。 小商舖面對大財團,原本只有艱苦經營,若再加上政府的政策傾斜,就只有結業關門一途了。 這些只要看看陳雲大師的作品必然有深刻的體會。

當然銅銀有兩面,自由市場嘛,誰有能力給高租金,自然誰就是最有價值的租客啦。 領匯的出現,正好是體現市場的威力,汰弱留強,消滅了一批又一批慵懶的街市小老板。

就舉我婆婆家的例子,街市中的小舖寶號,是由外公傳下來。 原是養活一家大小的生意,家中上下都要看舖幫手。 但隨家中有人結婚\ 搬家\ 出外工作,最終只留下舅父和阿姨繼續經營,又歷近三十年了。

平時他們生活,早上七時多起床,下樓開舖,中午輪流回家吃飯再午睡,下午七時多收舖回家吃晚飯,日日如是,年中近無休,歲月彷彿不留痕。

偶有一人要去旅行\ 看醫生,就找其他的姊弟來充撐一兩天,時間短的甚至是找鄰舖的人來幫忙看看。 外婆空閒時,也會到舖頭來找其他阿婆聊天。 他們的生意是不靠包裝宣傳,只靠生意找上門。

觀乎其街市內的其他商舖,老板們的生活模式也是若干。 有的中午索性在舖內開飯,之後打開「尼龍馬閘」(近似沙灘椅的東西),關燈午睡去,再不是便拉攏相鄰舖位人士,打牌賭錢。 此之謂「下場時間」。 所以在中午兩三點走到街市,你會聽得一種特別的靜,在微弱燈光的舖位裡傳來收音機的粵曲聲。 這是種自由、庸懶、和順的生活空間。

你一定聽過一些做街市做到發達的故事,但絕絕絕大多數的老板們都是僅賺得自由與糊口生活,過著平淡的日子。

就如我的舅父,做了大半世人的 so call 老板,忽爾舖頭沒有了,就做了食環署的外判清潔工,過著朝八晚六的打工生涯。 最近他喜聞最低工資立法,不知道可以受惠多少?

舅父的故事,使我想起《月黑高飛》(The Shawshank Redemption)裡剛接受假釋出獄的 Morgan Freeman,當時 Freeman 在超級市場作小工,由於困慣監倉,很多習慣都改不了,如上廁所前都要向上級請示兼 "Sir" 前 "Sir" 後,結果就給經理轟了一回。 他倆的分別只是一個是失去自由太久,另一個自由慣了太久矣。







Comments

nikita said…
>在微弱燈光的舖位裡傳來收音機的粵曲聲

真是久違了,以前跟阿媽去未有冷氣的漁灣街市買餸就是這模樣。有些鋪,星期日索性休半日呢。

以前街市有花店是由幾姐妹輪流看鋪,母親節總會光顧她們買花,早前刻意到那裡走走,花店已經不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