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來返大陸多了,除參觀伴隨還有吃喝。 其中在一次參觀時,主持人說了兩個小故事,印象尤其深刻。 主持人是大陸企業駐港的高高幹,國內當基建工程師出身,正牌紅褲子。
故事一
八十年代初,他大學畢業後成了一名工程師,在華東修橋,月入只有人仔三四百。 歲末,要回鄉。 要快,可以乘飛機。 其時一票值五百。 他想,辛苦了一年,貴些就是貴些,一於乘飛機回鄉。 結果到買票的地方,還是買不到票,刻下才知買票要有單位介紹信。
故事二
介紹他公司的歷史時,說到在六七十年代中國為阿垃伯及非洲等國家援建的路及橋,其中一條是在伊拉克的橋,它在第二次海灣戰爭時被美國用導彈爆了。 有關的片段還上了新聞。 他說當時在公司,不少老幹部在看到橋毀的片段時都在痛哭,因為他們的青春黃金歲月就在伊拉克去建這橋,在極艱難的環境下。
這兩個小故事的感情都很真摰,亦反應出一代人經歷過翻天覆地的改變。 這些都是客觀的事實,切身的感受,不是我可以想像。
故事一
八十年代初,他大學畢業後成了一名工程師,在華東修橋,月入只有人仔三四百。 歲末,要回鄉。 要快,可以乘飛機。 其時一票值五百。 他想,辛苦了一年,貴些就是貴些,一於乘飛機回鄉。 結果到買票的地方,還是買不到票,刻下才知買票要有單位介紹信。
故事二
介紹他公司的歷史時,說到在六七十年代中國為阿垃伯及非洲等國家援建的路及橋,其中一條是在伊拉克的橋,它在第二次海灣戰爭時被美國用導彈爆了。 有關的片段還上了新聞。 他說當時在公司,不少老幹部在看到橋毀的片段時都在痛哭,因為他們的青春黃金歲月就在伊拉克去建這橋,在極艱難的環境下。
這兩個小故事的感情都很真摰,亦反應出一代人經歷過翻天覆地的改變。 這些都是客觀的事實,切身的感受,不是我可以想像。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