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賡武的《家園何處是》

 王賡武的書之前沒看過,有一次,差一點的衝動,幾乎買了,但都是沒有。 事源一次,女兒居然考上優異成績,喜獲書券一張,她又慷慨贈之于父,老父倍感安慰啦,直頭。 行之於書店,見王氏關於海外華人的著作,屬磚頭書的一類,其時剛讀完張純如的《美國華人史》,意猶未盡,還想再下一城,於是拿著王校長的書,放下又望下,望下又放下,重重複複,但終於書券還是用在一本科普書上。 無聊人作無聊事,是為一記。

這本《家園何處是》與《心家即是家》併為一套。 《家園何處是》是王的自傳,談是他在南洋成長,回國讀大學,再回南洋的歷程;《心家即是家》是王氏伉儷的合著,書未讀完,按下不表。

《家園何處是》

王氏成長於英屬馬來亞,中學時遇上日本南進,戰後隨家人回國,在南京中央大學讀了年多,共產黨席捲全國,又得回到馬來亞。 《家園何處是》就是談這段時間的成長與心靈探索。

站在巨人的膊上,書當然好看,王校長的天賦與努力,更顯凡人的平俗與愚昧。 如果下下觀後感都作如是,那讀來把......杯咩。 不是這樣的,我們雖住在溝渠,但都要仰望星空嘛。

其中一個感應位是,作者說,小時候爸爸送了本世界地圖給他,他看著地圖上的各個地名,聽著收音機的新聞,想起看過的電影提起的地方,驚嘆世界之大:

自此以後,每當我對自己的身份或身處之地感到不自在,只要回想我的地圖集和清單,心底就會湧出愉快的平靜。 我可以想想上海和倫敦,想想納爾遜和岳飛,不分人物,不限地方,天地世人都可進入可以認識的範圍。 我開始感到沒有東西能擋在我認識萬物的道路上。 回顧當初,我想自己無意間找到了方法,讓我的格格不入較堪承受 -- 我確實開始覺得自己畢竟不是那麼與眾不同。

「 我開始感到沒有東西能擋在我認識萬物的道路上。」這句也成為此書的 Tagline。 愛書之人或多或少,也有找到共鳴。

另一個趣味位是,談到他回南京讀書的情況,當時歲月艱難,但國民政府仍竭力保障大學生的基本溫飽。 這點令我想起柏陽回憶錄中談東北解放時,國民黨敗軍在撤時,軍佬在痛罵「反饑餓」示威中的大學生的一幕。

最後一點,值得一看,似曾相識︰


國民政府最後於1949年敗走大陸

PS: 買兩書送一布袋。 布袋兩邊,印書名各一。 我將之贈與三十年好友,他將遠赴英倫,再創新章。 心安即是家。 願彼此都好。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