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香港,香港

標題中的三個香港,第一個是我印象中的香港,第二個是改變了的香港,第三個是顯示改變了的香港。 三種都是地圖上的香港。

在政府統計處網站找資料,找到香港統計年刊一書, 最有趣是年刊資料可上索至1967年,十分難得。 打開每一年的年刊都有地圖一張,逐年打開看,足見香港在面積上的擴張,並列展出分外有趣。 現試試如下:


成長於八九十年代,這張地圖展示的香港輪廓可算由細睇到大 (離開校園),香港的地理印象以始為基準點。 香港島像隻青蛙 (書係咁講),我反而覺得它像一隻摺耳跳動的兔子。 九龍是個尚有尖尖形狀的半島。 啟德機場是條長長的斜條,在九龍中間延伸出海。



十年後的香港,輪廓沒有大改變,只是讀書咁耐都冇人提過「新九龍」是什麼概念,雖則事過境遷,現在看到還是有點耐悶。


黃金十年,香港的面積輪廓大有改變。 赤立角機場出現了、九龍拉闊了,還有葵涌的貨櫃碼頭及對岸的南青衣。 更特別的是九龍半島向東填出來的東九龍,還是屬於九龍;原屬九龍的昂船洲,向東填出來的地方卻成了新界。 究竟劃界的標準是如何? 

對這圖的印象很深,因為它代表了一個新時代的來臨。


十年又過,迪士尼出現了,在一個消失的海灣上。 留下只有名字「竹篙灣」(Penny's Bay)。


又十年,像旋風的港珠澳大橋人工島出現在機場旁。 


只是僅僅一年時間,機場的第三條跑道也漸見輪廓了! 腦鴻圖大計會有綻放光芒之日? 相信會有。

題外話,近二十年的造地成果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滿地方艙 - 醫院。  有竹篙灣方艙醫院,也有港珠澳大橋人工島方艙醫院。 哈哈!

一點也不好笑。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