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m1210

 

紅色是價錢牌

燒臘舖的生財工具

家附近的燒臘舖關門大吉,頗出乎意料。 八卦問之附近街坊,曰業主加租,十三萬一個月,店主無心再戰,於是清鋪關門。

此燒臘舖是街坊小店,近轉角處的三邊位,不時也見生意熱鬧,常有一條短人龍。 鋪面的左方是一大個玻璃櫥窗,櫥窗後是掛滿燒味(白雞、油雞、燒鴨燒鵝、燒肉叉燒、乳豬、燒排骨)及滷味 (紅腸、雞翼之類),食物後是針板,師父座陣的地方,頭上有風扇,身旁有飯煲(或汁煲)。  鋪的右面(相中紅牌的地方),開有前後兩三張的圓摺枱作堂食用。  

幫襯過的只有外賣,堂食係需要勇氣,點坐點叫、點食點比錢,每間街坊店都有自己的一套,亂了套路就不爽了,彼此也不爽

再往鋪內走,就是通往廚房的門,門常開,所以由店外也可窺看內裡一二。 從前爸爸的店會叫製作食物的地方作「綻房\ 賺房\ 棧房」,我只是懂音不懂字,「棧房」內有的就是生財架生」,即是相中清理出來的一大堆不鏽鋼工具,有燒爐、水漕(星盤、掛食物架、汁盤等,還未清出來的應該尚有大雪櫃。 不鏽鋼生財架生買時價若金,清走時都給打散作爛鐵。

先天沒有舒適環境及怡人氣氛,老派食店的靈魂只有在食品。 食品之高低在於烹調得宜,廚房益見重要。 傳統食品,製作煩瑣,時間長,解凍、清洗、醃味、燒煮、候火、再上調味(如叉燒上麥芽糖、雞鴨鵝上油等),最後才上架供貨,步驟多而供應鏈短,幾乎必要是前鋪後廚,所以此類可作燒臘店的鋪,買少見少,搬得入大型商場就不是摺枱街坊鋪的這回事。

再者論師父,老店的企針板師父,不上六十也少見,夏天白背心短褲,配一條白長圍裙(圍生),腳穿木屐,有這造型才算入格。 師父企足全日,勞損滿身,半為生計半為習慣。 如今鋪已清空,師父掛刀,似是民間斷手工,又別一間老派港式燒臘店矣。

***

這是一首為了道別的偽情歌。 


這篇也是因憶起老爸的偽道別文。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