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英政府的民主進程 I

中國政府的闡釋,是很簡單斬釘截鐵的一句: 香港在英國殖民統治下沒有民主可言 …… 英國殖民統治的罪惡及其屢次拒絕在香港發展民主的事實,無論怎樣掩飾也改變不了。 英國殖民統治不但沒有給香港帶來任何真正的民主,反而為香港回歸祖國後民主的發展埋下了禍根。(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21年)。 港英政府末期所推動的政改,都是衝著中國要收回香港而來,都是另有用心的。


英國政府的闡釋,在七十年代末的《香港年報》記述中也看不見香港民主是有何進展,或者是需要有所進展: 香港是由香港政府管治的地方,現行政策依照英國殖民地的傳統形式,以總督為政府首長‥‥‥ 英政府對本港的政策,主要避免在政制上作根本改變,而要求改變的本地居民亦不多 (香港政府,1979年)。 具體的在各級議會中加入民選成份亦是始於八十年代發表《香港地方行政白皮書》(香港政府,1981年)、《代議政制綠皮書》(香港政府,1984年)及《代議政制白皮書》(香港政府,1988年)之後陸續發生。 客觀的事實是隨1997年中國收回香港的日子越近,港英政府在《中英聯合聲明》中的約束下,盡用灰色地帶,將議會中的選舉成分,急速的次第增加。


至於香港本地學者的闡述,在八十年代時主要都是依循政府的規劃下作討論;學術層面上則以學者劉兆佳的《香港的社會與政治》(劉兆佳,1983年)與金耀基的「行政吸納政治:香港的政治模式」(金耀基,1985年)所創的框架作圭皋,其內容上雖有觸及六六、六七等社會動盪及其後的主要由大學生推動的社會活動,但未有將之聯結成一種政治啟蒙,視與香港民主發展成為一體。 反之,在九十年代後的本地學者定必將香港民主發展,推前至七十年代來作論述,例子有關信基的「香港政治社會的形成」(關信基,1997年)、《那似曾相識的七十年代》(呂大樂,2012年)等等,他們眼中七十年代雖在政府議會層面沒有放鬆,但社會上熱烈的民間爭取權益運動動,對香港民主發展起有承先啟後的積極作用。

Comments